本報評論員 市委書記陳敏爾來潼調研時強調,潼南作為農業大區,在全市農業發展中舉足輕重,是重慶的“菜籃子”“米袋子”“后花園”;要發展現代農業,以大數據智能化為農業賦能,促進農業“接二連三”,做出“獨有的精彩”。我們要抓住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戰略機遇,發揮優勢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,加強品種品質品牌建設,為農業插上智能化翅膀,全力做大做強做綠現代農業。 要堅持發展現代農業不動搖。去年以來,區委為推動農業發展,確立了“做大做強做綠現代農業”的發展思路。成立10個產業協會,重點發展7大特色產業,蔬菜、檸檬、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市第一,獲得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國字號招牌。實踐證明,這是完全符合潼南農業發展的優勢之路。我們要堅持多功能、大循環、綠色化,因地制宜、因勢利導,突出產業特色,提升農業標準化、組織化、規?;?、市場化、智能化水平,把潼南建設成為全市現代農業的“排頭兵”。 要著力增強智慧農業新動能。陳敏爾書記要求,潼南要在農業大數據智能化應用上走在前面。我們農業有資源、有基礎、有條件,在農業智能化上大有可為。要牢牢把握機遇,大力發展智慧農業,源源不斷注入“智能因子”,讓傳統農業“華麗轉身”,切實催生新業態新模式,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。要加快農業智能化生產、智能化管理和大數據平臺建設,從現代種業種苗、設施農業、智能機械、生物工程、監測預警、質量追溯、科技服務、品牌建設等方面,為農業全產業鏈賦能,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。 要積極培育產業融合新亮點。大數據智能化為促進農業“接二連三”,開辟了新空間,打開了新窗口,創造了新契機。要挖掘智能化“富礦”,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,升級建設食品加工園,統籌布局加工、物流、研發、服務等功能,構建“全鏈條、全循環、高質量、高效益”發展格局;積極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,重點發展檸檬精深加工,協調發展植物油、花卉等綜合利用加工,把產品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,讓農業變得更有價值。充分運用“互聯網+”,加快發展農村電商,使農產品搭上“網絡快車”,走向國際國內大市場。依托現代數字技術,促進農旅融合發展,推進農業旅游資源和服務在線化,創造旅游新體驗。 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新發展。陳敏爾書記強調,要讓農業變成現代農業,一靠改革,二靠科技。大數據智能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,強化了對經濟發展的放大、疊加和倍增效應。要用好改革“關鍵一招”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持續推動農業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。著力深化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、農民變股東的農村“三變”改革,促進供銷社、農商行(原信用社)、專業合作社“三社”融合發展,充分釋放改革紅利。積極發揮農投集團和產業協會作用,打造現代農業發展“突擊隊”。大力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,引導龍頭企業、種養殖大戶等轉型升級,讓其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“生力軍”。 播下“智慧”的種子,收獲豐收的果實。我們要聚焦“互聯網、大數據、智能化”,以真抓實勁、敢抓狠勁、善抓巧勁、常抓韌勁,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為農業賦能,做大做強做綠現代農業,全力打造“菜籃子”“米袋子”“后花園”,真正讓“智慧樹”在潼南大地上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。 【責任編輯 鄭強】 |